文化中国-刘尉恭:砚田铭隽守缺残 文化中国-刘尉恭:砚田铭隽守缺残 http://www.culcn.cn/ zh-cn 欢迎您使用文化中国! 欢迎您使用文化中国! 刘尉恭:砚田铭隽守缺残 http://www.culcn.cn//news.asp?id=3645 发布人:admin2012 时间:2020-09-17 11:40:43 浏览:10649 刘尉恭:砚田铭隽守缺残 记得中国山水画大家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历程,一生孜求,六变六废。到了耄耋之年,终成华滋浑厚,俨然大家。 纵观历代书画名家,一生相守砚田,勤耕不辍,日以继夜,只争朝夕。 可以说勤奋与执着,格局与技法,情趣与思虑,贯穿一名艺术家的始终。 就书法艺术而言,在汉字的字形上,知黑守白的点画线条,构建了书法艺术的全部。在几千年的中国书法史上,其字体演变与风格嬗变本身就是一部书法艺术的填空史。应该说,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,已经无空可填。 秉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,在中国湘潭书法界,有两位先生耸立。十九世纪出了一位齐白石先生,其在中国诗,书,画,印上横空出世。二十世纪出了一位默默耕耘的刘惇先生,其篆刻,碑刻,瓷刻,书法冠绝一时,引领着湖南的书法印風。 刘尉恭先生,惇老的子嗣,传承着惇老书法篆刻遗风。 家学一词,今鲜也。为何?当今少有传承。 子承父业着多,而后世能继承并发扬先辈的家学,进而更好地传承下去的就少了。 然尉恭先生,却正是用一辈子的精力继承家学,研究传统,坚守传统。古稀之年,经常自语“吾非骐骥之才,老马十驾,吾欲图之也”。 先生专注篆隶书法,数十年如一日。不为名,不为利,自曰“养心”。自清代碑学兴起,几百年来,深研者甚多。碑学起,帖学盛,自此中国书法史再开风格嬗变之门,先生当然其间。 余尝有幸观瞻先生几十年来的名碑临作,自殷商甲骨,石鼓金文,简牍帛书,再到秦篆汉碑……..一叠一叠精心藏置,打开来看,各种风格映入眼帘,各式字体大小参差排列,作品尺寸不一而同,用纸用墨极尽不同……荀子曰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也。” 有趣的是,先生直到退休后,世人才慢慢知晓先生“写字”。问及何也?先生说:“家严在世,余虽时时习练,终不敢以书示人,盖敬重先父也。故吾多从摄影,油画,文学等方面着手,以示外也。” 非为不示,诚敬焉。 家风,家学,家传,是先生一家的观照。古风,治学,传承,则是先生目前生活的写照。 先生今年七十七了有天和我闲聊时说:“可以考虑搞个关于砚铭的创作,以印证我这十多年来对于篆隶抱残守缺的学术思想。” 我以为先生只是说说。毕竟,创作几十幅篆隶作品,须求同存异,更须和而不同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 几......